·警惕鹦鹉热
春暖花开之际,鸟语花香,人们习惯去花园、公园逛达,大爷喜欢遛鸟,小孩喜欢喂食鸟类,若你接触了鸟类后出现发热、咳嗽不适,这时需要警惕鹦鹉热这个疾病的悄然发生。其实鹦鹉热是特指一种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1879年全球首次报道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接触鹦鹉、传染性鸟类、病禽的羽毛、尿液、粪便或其他排泄物后。鹦鹉热衣原体致病性强,最常引起肺炎,人类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被鹦鹉热衣原体污染的气溶胶而致病。我国虽未将鹦鹉热定为法定传染病,但鹦鹉热衣原体可导致重症肺炎,并可以在家庭中引起聚集性疫情。衣原体既非细菌也非病毒,而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的病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鸟类是鹦鹉热衣原体的天然宿主,至少有467种鸟类可被感染,但常见的是鹦鹉科及鸽科。 此病的临床表现为:多发生在接触传染性鸟类的羽毛、粪便等物质后的7到15天。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咳嗽、畏寒、乏力等,症状轻者无典型表现,严重者会引发重症肺炎、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可以在家庭中引起聚集性疫情。此外,鹦鹉热衣原体还可导致其他器官受累,诱发心内膜炎 、肝炎、脑膜炎。CT上的表现为实变或磨玻璃样改变,尤其是下肺,有胸膜受累和胸腔积液。微量免疫荧光法衣原体血清学检测是诊断的重要方法。此病诊断明确后推荐首选抗菌药物为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及时用药预后较好。 预防要点: 1、接触宠物家禽后要及时洗手,若被咬挠伤,使用大量水清洗并进行消毒,及时就医。 2、注意鸟类笼器的干燥清洁,定时消毒,处理禽类分泌排泄物时戴好口罩及手套。 3、爱鸟人士及密切接触禽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室内多通风,保持乐观心态,保证足量饮水,提高自身免疫力。另外,孕妇等特殊人群不建议密切接触鸟类。 4、若近期有禽类接触史并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