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

首页 麻醉科 科室动态 详细
首页 麻醉科 科室动态 详细

·1例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病例

发布时间:2024.11.12
字号:

患儿女,1岁7月,误吸黄豆致反复喉喘2天。

入院前2天,患者因误吸“黄豆”后出现喉喘,活动剧烈时明显,偶有咳嗽,无呼吸困难心累、气紧、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不适,遂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以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1-天前,家属遂带患儿于我院门诊就诊,行胸部(双肺)单次多层CT平扫+三维重建提示右主支气管异物。

在耳鼻喉和手术室麻醉科配合下,成功取出患儿右支气管内异物。

气管异物是导致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麻醉难点在于麻醉科医师和耳鼻喉科医师共用一个狭小气管通道的同时,麻醉既要保证通气顺畅、充分氧合、麻醉深度足够,又要争取患儿平稳快速的康复。

气管异物是指位于声门下、气管和支气管的异物。可以通过阻塞气道而妨碍患者呼吸,从而影响机体通气和氧合,严重时危及生命。气管异物是儿童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常见原因,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食物(花生及其他坚果、爆米花、食物颗粒等)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吸入异物,而非食物物品(如硬币、回形针、大头针、钢笔帽)在学龄前儿童中更常见。

气管异物首先要快速评估患儿有无窒息、呼吸窘迫、发绀、意识不清等需要紧急处置的危急状况;若患儿情况比较平稳,可以进行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前评估。

麻醉方法取决于选择的通气方式,但通常依赖于使用超短效镇静剂的全身静脉麻醉方法(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目前主要使用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瑞芬太尼等麻醉药物,以快速抵消潜在呼吸损害作用。在喉镜检查期间,维持理想的通气需提供足够的氧合,同时保持适当的镇静、镇痛,以减少患儿咳嗽和肢体运动。目前主要的通气方式有2种:控制通气和自主呼吸。前者包括通过硬支气管镜侧孔的控制通气和通过细导管的喷射通气。控制通气优化了内窥镜的条件,并降低了患者咳嗽和呕吐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自主呼吸可避免由于球阀机制引起的肺过度膨胀,降低气道部分梗阻转化为完全梗阻的风险。通气方式的选择应由麻醉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设备可用性决定。

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管理,耳鼻喉科医生和儿科麻醉医师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包括手术方式、预期困难、通气方式(自主呼吸或控制通气)等方面。麻醉药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实行个体化原则。麻醉医师需根据患儿术中状况的动态变化,快速判断并相应地调整麻醉方法和通气方式。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科室导航 医药代表预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