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却确诊癌症!这类人要特别重视!
有一种检查大部分人都会从内心表示拒绝。那就是胃肠镜。但你知道吗?就是这样一个,许多人不愿意甚至感到恐惧的检查却能“救命”。
陪老爸体检,结果自己查出肠癌平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
杨先生(化名)今年52岁。他的父亲70多岁了,身体一向硬朗,但没做过完整的体检。前阵子他听说家里有个亲戚查出了胃癌,便想着带父亲去做个全身体检。在跟医生的沟通过程中,医生得知他年龄已过50岁,虽然平时没有任何肠胃不适,但还是建议做个胃肠镜检查。于是杨先生给自己也预约了胃肠镜检查。体检结果出来了,父亲并没有严重的健康问题。然而,杨先生的肠镜报告却显示:结肠有隆起。后续的活检病理报告显示,结肠里的隆起是早期肠癌。
为什么大多数肠癌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大多数肠癌是从肠息肉(腺瘤型息肉)逐渐发展而来。较小的肠息肉不会让身体产生任何症状,即使少量出血肉眼也没办法发现。当肿瘤长到2cm以上继而发生癌变的时候,出血量增大,或导致排便改变,才容易被人注意到。然而,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即使有一些轻微的症状也容易被忽视,我们常常接收不到身体发出的信号,所以才会导致病情进展。
肠息肉出现这些变化危险系数更高!
1.常见的结肠息肉表现为黏膜隆起,表面光滑,癌变率较低,且癌变时间较长,及时根除即可。
2.息肉较大,有溃疡糜烂(特别是大于2cm)、自发性出血的表现,往往提示息肉出现局部癌变,要尽快根除,否则可能会变成进展期肿瘤。
3.如果息肉颜色与肠壁颜色接近,形状扁平,临床上称为侧向生长的肿瘤,很可能一个基因突变就直接变成肿瘤,危险性特别高。
3个细节可能是肠癌“信号”
1.大便形状及规律改变
正常情况下,大便约有两三公分粗细,而且是成形的。如果大便明显变细,或表面有沟痕,可能预示肠癌。这是因为肿瘤占据了肠腔,导致肠腔狭窄,大便只能小范围通过。另外,排便规律改变,如便秘、腹泻交替等,也可能是肠癌预警。
2.血便、黏液便
便血是肠癌的常见症状。而血便的性状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出血量。
如果肿瘤离肛门口较近,即使出血量很少,也会出现鲜血便,患者也可能有排便刺激、里急后重的感觉(痔疮便血为无痛性便后鲜血,注意区分);如果肿瘤位于直肠,直肠黏膜可以分泌很多黏液,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黏液血便,颜色不一定是鲜红的;如果肿瘤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越往上走,血便在肠道中走行的时间越长,颜色就越深。
3.“空一拍”的屁
空一拍的屁其实就是指想放放不出来的屁,这可能提示肠道出现了肿块,导致肠腔不完全梗阻,从而引起排气不畅,患者还可能有肚子胀的表现。
这类人应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
一般人群建议从50岁开始筛查结直肠癌。即无结直肠癌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50岁以上人群,无论男女、无论是否存在症状,都应该做1次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包括:
1.有炎症性肠病史。
2.有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
3.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后、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
4.有下腹部放疗史。
5.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大便隐血阳性。
6.本人有癌症病史。
医生简介
胡 莲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二科副主任
(主持工作)
擅长:消化胃肠镜检查及一般性治疗和消化系统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周六上午(文星街院区)
消化内科
地址:文星街院区(文星街65号)
咨询电话:0831-8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