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m小孔探入胸腔!市一医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摘除”心脏旁肿瘤
2025年2月,36岁的李女士(化名)在体检中发现前纵膈存在占位性病变,经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确诊为胸腺瘤。
影像显示肿瘤直径达4cm,与心脏、重要血管、神经紧密粘连,如同一颗紧贴心脏的“定时炸弹”,术中稍有不慎即可能引发大出血或神经损伤,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传统开胸手术需劈开胸骨,创伤极大且难以彻底清除复杂病灶,术后可能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疤痕,而胸腔镜手术操作空间狭窄、视野局限。经胸心外科团队充分讨论,并与患者及家属详细沟通后,决定采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系统为李女士实施胸腺瘤扩大切除术。
2月23日,在华西医院林一丹教授指导下,胸心外科团队为患者建立3个1cm操作孔。机械臂精准剥离粘连在心脏表面的肿瘤包膜,避开主动脉,完整切除病灶并清扫周围组织,术中重要血管、神经无损伤,出血仅20ml,手术时间较传统术式大大缩短。
术后,李女士生命体征平稳,6小时即恢复饮食,第二天可下床活动,4天后顺利出院,胸部仅留几处钥匙孔大小疤痕。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优势
1.手术创伤更小:机器人手术仅需在患者身上开几个小孔,即可完成手术操作,对胸壁肌肉和骨骼的损伤极小,降低了并发症风险。
2.手术精度更高:高清放大视野与机械臂稳定性,能够让医生更精准地识别和处理病变组织,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降低手术风险。
3.患者恢复更快: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轻,能较早地开始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4.适应症范围更广:突破传统限制,为复杂病例(如肿瘤位置特殊或组织粘连)提供更好的手术解决方案。
此次手术是我院胸心外科开展的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未来,胸心外科将继续发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优势,不断拓展手术适应症,开展更多复杂、高难度的手术,为广大胸外科疾病患者提供更加微创、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
医生简介
凌生林
大外科副主任、胸心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主任医师、硕士
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外科诊治,以及肺癌等肺部疾病、食管癌等食道疾病、纵隔肿瘤、胸壁畸形等疾病的外科治疗、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以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担任四川省胸心外科专委会委员,宜宾市胸外科质控中心业务主任。
余俊隆
胸心外科副主任医师
博士在读
擅长各种胸外科良恶性疾病如肺癌、食道癌、纵隔肿瘤,气胸,手汗症等的诊断及外科微创手术。专长于肺癌综合治疗,能将最新研究与病情结合制定“个体化”方案,业务专长包括肺小结节诊断、早期肺癌风险分析及胸腔镜手术。任四川省胸外专委会青年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