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来临,警惕热射病
热射病 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C,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认识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高温作业和夏季高发。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 热射病时可以把人体比作一个高温中的鸡蛋,当持续高温作用于身体则会导致体内各个器官发生变性,从而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 预防中暑 热射病发病与3个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无风环境。 当日平均气温>30°C或相对湿度73%。当气温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时,中暑发生率明显增加;日最高气温≥37°C时中暑人数急剧增加。 中暑识别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出现中暑的症状早期及时处理,一般不会发生热射病。 但对很多人来说轻症中暑和热射病先兆可能难以鉴别,最有效的方式是即刻就医。 如果出现昏迷情况,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进行现场降温处理,包括但不限于: ①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 ②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 ③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 ④如果中暑者意识清醒,可让其饮用一些淡盐水或小苏打水,但需注意少量多次饮用。避免饮用过多的水,以免引发呕吐和腹痛等不适症状。还可以在额部、颞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辟瘟丹等中药。 热射病重在预防,避免人财两空!!! 附赠中暑防治指南: 1.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尽量避免在10点到16点这个高温时段出门。如果必须出门,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帽子、太阳镜和使用遮阳伞等。 2.补充水分和盐分:高温天气下人体出汗多,容易造成水分和盐分的流失。因此,要多喝水,必要时可补充一些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3.合理饮食: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多摄入油腻、辛辣的食物。同时,可适当摄入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如绿豆汤、菊花茶等。 4.注意室内降温:在室内可通过使用空调、风扇等设备来降低室温,但需注意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5.关注特殊人群:老年人、孕妇、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高温天气下更易受到中暑的威胁,应给予特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