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下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在文星街院区举办"温暖相伴,共筑希望"主题病友会。肿瘤放疗科副主任屈进文、王立帅携科室医护团队,为参加活动的100余名肿瘤患者及家属提供医疗咨询,并联合宜宾学院青年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 活动现场 宜宾学院青年志愿者进行舞蹈、诗朗诵、合唱才艺表演 活动通过多元化形式传递抗癌正能量,宜宾学院青年志愿者带来舞蹈、诗朗诵、合唱等才艺表演。在抗癌故事分享环节,病友代表们分别从心理调适、家庭护理等角度分享抗癌经验。 为抗癌模范患者颁发荣誉证书 活动为抗癌模范患者颁发荣誉证书,随后成立“肿”有希望,逆“瘤”而行志愿者服务队,并开展“志愿者进病房送温暖”活动。 数十名志愿者携带着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和祝福,走进病房,与病友们亲切交流,为他们送去关怀与鼓励。 “志愿者进病房送温暖”活动
小编为您梳理了癌症的十大危险信号,以便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1.异常肿块 乳腺、颈部、皮肤等身体表浅部位出现经久不消或逐渐增大的肿块。 2.疣或痣发生明显变化 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时间内出现色泽改变、迅速增大、脱毛、溃烂、渗液、瘙痒等,特别是在身体经常摩擦部位。 3.吞咽异物感 吞咽食物不畅,胸骨后闷胀不适、疼痛。 4.久治不愈的溃疡 皮肤或黏膜溃疡治疗无效或有出血等。 5.持续性消化不良或食欲减退 食后上腹闷胀,且进行性消瘦、贫血等。 6.大便习惯改变 大便变形或出血等。 7.持续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等。 8.鼻咽分泌物带血,耳鸣、听力减退,鼻出血等。 9.异常阴道出血 经期外或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等。 10.不明原因的进行性体重下降 这些信号往往提示了某种疾病的性质和预后,如果及时了解这些信号,就有可能早期发现癌症,早期检查癌症,早期治疗癌症,从而提高癌症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目前的体检手段,可以发现早期大部分的癌症: 我们可以通过三级预防来进行癌症的防控: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目前收治有多种恶性实体肿瘤,如恶性淋巴瘤、肺癌、乳腺癌、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软组织肉瘤、恶性脑瘤、恶性黑色素瘤等。 我院肿瘤科本着满足不同肿瘤患者的就医需要,一切以病员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精准的个体化医疗服务的宗旨,还根据不同病情不同病期,开设肿瘤癌痛病房、层流病床、肿瘤中医治疗、肿瘤与营养、临终关怀等。
01.腌制菜 相关研究发现:常吃腌菜可能增加食管癌的患病风险。数据显示,与不吃腌制蔬菜的人相比,常吃腌菜的人,食管癌死亡率增加45%。 02.油腻菜 油腻的菜炸茄盒、干锅花菜、拔丝红薯……这些菜都有个统一的特点——“油大”!油腻的菜,脂肪含量高,而高脂肪饮食是导致大肠癌的高危因素。 03.烫嘴饮品 65℃以上的热饮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2A类致癌物。据研究证实,65℃~70℃的热饮足以烫伤喉咙,可能导致食管癌。 04.高糖饮品 含糖饮料喝越多,患癌风险越大。《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饮用含糖饮料100毫升,总体患癌风险会增加18%,患乳腺癌的风险升高22%。 05.酒类饮品 酒精会损伤肝细胞,造成转氨酶升高。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饮酒会增加肝癌的患癌风险,且致癌概率取决于饮酒的量和频率。不论是啤酒,白酒还是葡萄酒,都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06.加工肉类 常见的加工肉类有火腿、培根、熏肉等。相较于新鲜肉类,加工肉为了延长保质期,一般会添加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进入胃里,会与胃中蛋白质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亚硝胺,增加患癌风险。并且,加工肉制品中钠的含量较高,而高盐饮食对胃黏膜有一定伤害,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07.过量红肉 红肉多指烹饪前呈现出红色的肉,比如猪肉、牛肉、羊肉等。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将红肉归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过多食用红肉增加大肠癌等的风险。但这并不是说不要吃红肉,红肉富含矿物质尤其是铁元素。红肉可以吃,但要适当控制量,不要过量吃。 08.烧烤肉类 烧烤属于高温烹调,温度最高可达370℃,在这样的高温下肉类会产生杂环胺和多环芳烃,二者都属于致癌物,致癌物含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通过饮食摄入多环芳烃的途径中,煎炸和烧烤食物就占到了绝大多数。 09.腐坏发霉的水果 腐坏发霉的水果有这2种最常见的霉菌毒素。展青霉产生的展青霉素和赭曲霉毒素A。这2种毒素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致癌物,虽然致癌能力不算很强,但也是明确有害健康的——展青霉素会破坏肠道、损伤肾功能,赭曲霉毒素A则有肝肾毒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厉害的“狠角色”。比如腐坏甘蔗中的节菱孢霉菌毒素,还有葡萄干、无花果干中的黄曲霉毒素,都属于强致癌物,还可能引发急性中毒。发生霉变的“毒水果”应立即丢掉。因为水果里的病原菌毒素肉眼不可见,通常由外及里,渗透进整个水果的内部,没腐烂的部分也不建议食用。 医生简介 王昌平主任医师 肿瘤科(放疗科) 学科主任 擅长:鼻咽癌、肺癌、食管癌、肝胆胰胃肠肿瘤、妇科肿瘤等多瘤种的内科治疗,包括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肿瘤热疗、癌痛处置等肿瘤的综合治疗。 坐诊时间:周一、周三、周五上午(文星街院区)
小伙伴们知道吗?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率较以前也有所提高,但是癌痛却依然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障碍。今天我们要聊的这种药物,其作用是能有效缓解癌痛。没错,它就是令许多人“闻风丧胆”的——吗啡。 吗啡真如传闻中那么可怕吗?它会对人体带来什么影响? 别着急,我们咨询了华西医院资阳医院肿瘤中心医生,针对大家对吗啡所担心的问题作出解答。 吗啡是什么?他算不算毒品 算!吗啡(Morphine)是鸦片中的最主要生物碱,1806年德国化学家首次将其从鸦片中分离出来,并使用希腊梦神(Morpheus)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吗啡。其衍生物盐酸吗啡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剂,具有强力的镇痛和麻醉作用,常用于缓解癌痛,同时对咳嗽、呼吸困难和腹泻都有效果。小伙伴们千万别小看它,它可是国家一类管制药品哦! 使用吗啡安全吗?会上瘾吗? 据研究表明,吗啡成瘾的发生率只有万分之三,所以用其治疗癌痛是非常安全的。且在临床医生指导下,通过吗啡滴定达到患者最佳止痛服药量,在剂量上能做到精准用量,这样一来发生吗啡成瘾的概率就更小了。 使用吗啡是否意味着已经处于癌症晚期? 并不是!很多早中期癌症患者也有可能出现癌痛症状。目前我们推荐轻中度癌痛患者使用,不论分期,都可以尽早使用吗啡。 使用吗啡会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可能会!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嗜睡、眩晕等,这些症状大多在一周内可自行缓解,大多不需要处理。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吗啡中毒,多为不规范或过量用药所致,正常情况下极少几率发生。如果发生吗啡中毒,可以通过注射纳洛酮,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缓解中毒症状。 患者出院后需要吗啡止痛怎么办? 患者出院后,如果癌痛症状没有完全缓解,需要继续口服吗啡治疗且不想住院,可以通过门诊开具吗啡药物,在家也能进行止痛治疗。总的来说,吗啡在癌痛患者中的使用是安全有效的。通过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癌症患者在治疗之余,能够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阳光如金,热浪如歌,2024年08月10日,由四川省抗癌协会举办的2024年第五次肿瘤护理学术会议,在成都成功落下帷幕,我院肿瘤放疗科赵铟、何宗凌、陈茂的《“肿”有希望,不“瘤”烦恼》在决赛中凭借优秀案例、精彩演说以及创新护理管理举措,从全省50多个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次肿瘤护理学术会议暨管理发展创新大赛”案例汇报比赛一等奖。 荣誉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努力。在这场智慧与汗水的较量中,肿瘤放疗科护理团队不仅收获了荣誉与掌声,更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学促用”的理念,以敢想敢做敢拼的精神,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勤于专研,精于业务,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癌”这个字眼往往令人色变,宜宾市翠屏区的刘芳霞夫妇也不例外。 在生命的低谷时刻,这对平凡夫妻以坚韧乐观精神,抵御命运的坎坷。当妻子刘芳霞遭受罕见肿瘤的侵袭,丈夫长相厮守,陪伴妻子一同抗击病魔,抒写了一个人间真情的故事。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则以精湛医术为利刃,挑战手术的极限;以贴心服务为护盾,守护生命的光芒。夫妻携手,医患同心,共同书写了一段爱与坚守的动人篇章。 2024年6月,刘芳霞与丈夫的生活照 (刘芳霞夫妇提供) 罕见恶性肿瘤突袭 求医之路曲折多艰 时间追溯到 2022 年 6 月 8日,这一天是刘芳霞 46 岁生日。因身体不适,她独自前往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竟意外查出下腔静脉占位,医生怀疑是肿瘤病变。这一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瞬间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当时,她的女儿正值高三的关键时期,这无疑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人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生病很正常,先别自己吓自己!”刘芳霞不断这般自我宽慰,努力平复心情,随后以半开玩笑的口吻告诉丈夫:“在上班吗?告诉你一件事,我中了个‘大礼包’。”随后,夫妻俩前往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刘芳霞被确诊为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 2022年8月8日,为刘芳霞进行手术 手术步步惊心,既要精准切除肿瘤,又要最大限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不仅要面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大出血、心脏功能受损等问题,还要确保长时间的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这是一场对体力、智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全方位考验。 在血管外科、肝胆外科、麻醉科、彩超室、胸心外科、泌尿外科、放射科、输血科、ICU等科室30余位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经 10 小时,成功为刘芳霞实施了剖腹探查、左半肝切除、肝后段下腔静脉肿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成功切除肿瘤。这不仅仅是一场手术,它更是一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接力赛。主刀医生大外科主任黄君说道:“这台手术的难度,是我们医院最复杂的外科手术之一,不仅涉及多个脏器的手术,还要精细到血管神经,各种微米级的操作,当十个小时的手术顺利结束后,我心中充满难以言喻的喜悦。” 贴心服务 医患情深共筑希望之桥 顺利手术后,刘芳霞转入了ICU病房。在ICU里,刘芳霞身上插满了 21 根形形色色、大小不一的管子,令她痛苦万分。然而,医护人员的悉心关怀与照料给了她强大的支撑力量。他们密切关注着刘芳霞的病情变化,每当刘芳霞感到不适,医护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到她身旁,为她缓解痛苦。 为了让刘芳霞坚定战胜病魔的决心,在医护人员的提议下,她的家人们录制了加油鼓劲的视频,丈夫还带来一张刘芳霞与女儿的合影。看到这些,刘芳霞终于从焦躁不安中逐渐平静下来,重新拾起了信心,她知道自己并非孤身作战,身后还有无数人的支持与关爱。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刘芳霞的病情逐渐稳定,精神状态也日益好转。然而,抗癌之路并未停歇。2022年10月复查时,发现下腔静脉近心房处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已经不可能了,经血管外科跟肿瘤放疗科会诊,肿瘤放疗科主任医师袁志平博士决定针对肿瘤行局部放射治疗,由于肿瘤靠近心房,放疗难度极大,但肿瘤放疗科医疗团队采用4DCT定位,CBCT图像引导等先进技术,凭借丰富的医疗经验和与病人共同战胜病魔的决心,冒着极大的治疗风险,为刘芳霞进行了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平滑肌肉瘤的精准放射治疗,总共进行了三个疗程,最终让肿瘤得到了控制。她的预估生存期也从手术前的4个月延长至当前的23个月。目前,刘芳霞定期来院进行靶向治疗,病情比较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乐观坚韧 以爱相守共战病魔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刘芳霞和丈夫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深知,唯有心态良好,才能更有效地与病魔抗争。 2024年,病情逐渐稳定的刘芳霞与家人外出游玩(刘芳霞夫妇提供) 从最初的失望到重燃希望,再到经历绝望,最后重获希望,他们的历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但夫妻俩从未舍弃彼此,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正如刘芳霞所言,家人的爱是最佳的抗癌良药。 如今,刘芳霞每天都会和丈夫一同外出散步,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心怀希望、与爱同行,坚持不懈地与病魔抗争到底,就能够迎来生命的曙光。 医生简介 袁志平 主任医师 博士 党委委员、副院长 擅长:立体放疗,三维后装及插植治疗,对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肿瘤放疗和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对肿瘤中医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周日上午(文星街院区) 郭伟昌 主任医师 博士 党委委员、副院长 擅长:介入及腔内治疗以下疾病:1、顽固性下肢静脉曲张溃疡、血管损伤、复杂的动静脉内瘘建立及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2、肝癌介入栓塞化疗、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肺动脉栓塞溶栓碎栓治疗、糖尿病足、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介入腔内治疗。3、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及腔内支架置入术;胸主动脉瘤及胸主动脉夹层的支架置入、烟囱技术及杂交手术等。 黄 君 主任医师 大外科主任、普外科学科主任兼肝胆胰外科主任 擅长:腹腔镜肝脏、胆道、胰腺和低位、极低位直肠肿瘤保留肛门手术、复杂胆道疾病的诊治、胰腺肿瘤、腹腔镜标准化胃肠道肿瘤手术、精准肝切除术、腹腔镜甲状腺切除、腹腔镜下肥胖及代谢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文星街院区)
说到中国人饭桌上最常见的菜 你会想到什么? 除了酸辣土豆丝 青椒肉丝 红烧肉 还有西红柿炒鸡蛋! 西红柿有两大功效 01降低血压 2023年11月,刊发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摄入最少的人相比,每天摄入超过110克西红柿,高血压风险降低36%。 该研究对7056名参与者进行了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对于1级高血压,即刚超过标准线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在日常饮食中加一个西红柿,对控制血压很有益处。 02预防癌症 西红柿的防癌作用,得益于它含有的丰富营养素,尤其是成熟红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与预防前列腺癌有一定关系。 研究表明,男性每天在饮食中摄入番茄红素6.5毫克以上,与摄入量最少的观察组相比,可以使前列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减少21%。 此外,高番茄红素的摄入还可能与降低食管癌、口腔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的发生风险有关。 而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6等,同样拥有防癌功效。 西红柿怎么吃更好?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或习惯喜好来选择,西红柿生吃、熟吃各有好处。 西红柿熟吃时,番茄红素的利用率相对较高;生吃可以获得更多的维生素C、钾以及膳食纤维。 两种西红柿不能吃! 长黑斑的西红柿不能吃 西红柿上的黑斑,主要是由交链孢菌引起的,它产生的毒素叫交链孢毒素,这种毒素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在西红柿长黑斑、腐烂部位2厘米内,可以检测到真菌的代谢产物——真菌毒素,2厘米之外的部分,食用相对安全。 未成熟的西红柿不能吃 未成熟的西红柿含有龙葵碱,当我们摄入过量时,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甚至可能会引起死亡。 按照下列方法挑选 成熟西红柿 看果蒂颜色:红绿相间是瓜熟蒂落的表现,催熟的西红柿,果蒂处几乎没有绿色的部分,只有红色的部分。 看果形:正常成熟的西红柿,果形圆润光滑。如果西红柿呈多面体形状、凹凸不平,就有可能是经过催熟处理的。 看内部:正常成熟的西红柿,籽是黄色的,果肉也比较均匀。如果西红柿是被催熟的,它的籽就会黄中带一点绿,而且果肉和果皮之间有比较大的空隙。 医生简介 李建川主任中医师 教授 临床营养科主任 擅长: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近20余年。擅长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脾、胃、肺、肾疾病、糖尿病、风湿、肿瘤等的中医治疗)、围产期、各类外科疾病围手术期、不孕不育、更年期调理、亚健康人群营养诊疗及中医养身保健膳食指导。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文星街院区) 临床营养科 地址:文星街院区(文星街65号) 咨询电话:15883112259
正值端午节前夕,肿瘤(放疗)科学习室迎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重症肺癌学科联盟活动,此次活动莅临的是以车国卫教授、李潞教授、唐小军教授、叶云护士长为代表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的团队成员。与我院胸心外科、病理科、肿瘤(放疗)科团队成员共同开展此次肺癌MDT大会讨论。 会议开始由袁志平院长致词,表示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的专家教授指导我院工作表示欢迎与感谢。随后,在车国卫教授与袁志平院长、凌生林主任共同主持下完成了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肺癌中心揭牌仪式。 在华西医院专家教授的参与指导下,首先由胸心外科余俊隆主治医师分享汇报了11肺结节的患者病例,并邀请了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参与MDT讨论的旁听,其中包括既往有结核病史的双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前纵隔占位合并干燥综合征的患者的手术指针评估、 肺腺癌术后口服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停药1年后再次出现的肺结节病例、不典型肺结节等;其中车国卫教授、李潞教授及其MDT团队成员分别阐述每个病例诊断与鉴别的诊治思维,并根据专业知识判断倾向于良性结节的患者观察等待。对高危肺结节的患者建议手术切除;分析过程耐心细致,紧贴临床,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与感谢。 后面由我院肿瘤(放疗)科的医生团队分享汇报、华西医院专家教授团队解惑的综合病例。其中包括初诊诊断为肺鳞癌伴腰椎、肝转移的IV期患者的全身及局部治疗方式;肺癌免疫治疗的难点及免疫相关副反应的发生几率及处理方法;复合性小细胞癌多线治疗后进展的治疗方案;肺癌骨转移疗效分析;肺黏液腺癌的影像学特点及对放化疗的应答率;囊腔型肺癌放疗的疗效分析;肺癌新辅助治疗后CR手术的意义的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各位专家成员发表了自己临床的诊疗思维,并站在肺癌MDT团队中不同的角度对每个病例深入浅出的剖析,包括肿瘤内科的全身治疗方案的维持与更改、放疗科的局部放疗方式及给量、胸心外科手术的必要性及风险性分析、病理科术后不同病理类型的分析及根据目前较新的文献指导做更深入的病理亚分型等,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了较为适合的治疗方案; 本次在华西肺癌中心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收获很多,很好的将权威的肺癌治疗指南规范灵活运用于实际临床工作当中,并进一步提升了对肺癌的影像、病理的系统性认识,对临床工作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此次成立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肺癌中心,目的是本着一切以病员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精准的个体化医疗服务的宗旨,不断建设强大医疗团队,为更好地服务患者而不懈努力!
目前,被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所证实的有以下几类慢性炎症: ①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胃癌的发生是有密切关系的; ②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也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③在女性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宫颈炎症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 ④ 80%的胰腺癌患者都有慢性胰腺炎的病史。因此,慢性胰腺炎的病史是胰腺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⑤ 口腔溃疡的反复发作,尤其是同一部位的炎症反复发作,也要警惕变成癌症; ⑥ 溃疡性结肠炎,尤其是全结肠炎的结肠癌发生率较高。 1. 去除病因 比如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给予抗病毒治疗。 还有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争取能够阻断由炎症发展为慢性炎症。 2. 戒烟酒且远离促炎饮食 远离高糖、高盐饮食,还有加工类的食物、油炸类的食物。提倡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3. 适当锻炼 因为运动可以使身体分泌激素如多巴胺、内啡肽等,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4. 心态和睡眠也很重要 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也能够帮助远离炎症。 实际上,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但是现在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慢性炎症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因素。如果我们能够在炎症的阶段进行阻断,那就可以明显阻断疾病的进展,减轻对身体的损害,甚至大大降低肿瘤的发生。 1. 主食多选全谷物 代表食品:燕麦、小米、荞麦、玉米、藜麦 全谷物碳水化合物具有抗炎效应并有利于维持稳定血糖水平。全谷物碳水化合物是抗癌抗炎饮食的重要成分,低加工碳水化合物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全谷物碳水化合物可降低胰腺癌、乳腺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2. 脂肪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代表食品:橄榄油、鱼、酸奶、坚果 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有利于形成机体抗炎内环境。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机体炎症水平,降低肥胖和患癌的风险。 3. 多选优质蛋白 代表食物:鱼、虾、大豆制品 优质蛋白质的最好来源为鱼、虾、家禽、鸡蛋、少量瘦肉、低脂乳制品、大豆食品、坚果等,尽量少食用加工肉类。 4. 果蔬占总食物的2/3 抗炎抗癌饮食中蔬菜和水果应占总食物重量的2/3。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植物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可降低机体炎症标志物,对机体代谢产生积极影响。 5. 适量喝茶可以防癌 代表食物:红茶、绿茶 绿茶、红茶中可分离出没食子、儿茶酸、黄酮、多酚等成分,其对多种肿瘤有明确的预防效果。茶多酚作为茶叶中的天然多酚植物化学物质,已被证明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茶多酚能够阻断致癌物质亚硝酸胺在人体内的合成,同时还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和突变。 虽然绿/红茶具有防治肿瘤作用,但要依据个人健康状况和习惯,饮用时注意适量。 6. 适当补充植物化合物 代表食物:葡萄、西红柿、蓝莓 某些植物化合物具有较大的抗炎潜力,如黄酮、花青素、丁苯甲酸酯等多酚类植物化合物。大量的细胞培养试验和动物实验显示,黄酮醇、花青素等多酚类植物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作用,并具有协同抗癌作用。 7. 最好不要饮酒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研究表明,2020年新发肿瘤病例中有741300例可能与饮酒有关,其中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的病例最多。值得注意的是,过量饮酒可导致能量摄入超标,从而增加肥胖相关肿瘤的发病率。 8. 少用煎、炸、烤方式 烹调方式应以烩、炒、蒸、煮、拌为主,少用煎、炸、烤等方式。大量食用煎炸食品与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和糖尿病发生有关。
5月20日是第20个国际临床试验日,为了让更多群众了解临床试验,参与临床试验,从临床试验中获益,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试验中心将开展“520国际临床试验日”义诊活动。 一、义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肿瘤科 二、义诊时间 2024年5月20日(星期一)8:30-10:30 三、义诊地点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文星街院区门诊大楼前 四、义诊内容 1、为患者义诊,介绍在研临床试验项目 2、临床试验科普宣传 五、部分在研项目 (一)风湿免疫科项目: (在研)ABP-671 片(痛风间歇期) (在研)重组抗白介素1-β(IL-1β)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在研)重组抗白介素1-β(IL-1β)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预防中国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在研)608注射液(成人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 (在研)608注射液(活动性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 (在研)AR882胶囊(原发性痛风伴高尿酸血症) (待研)Hemay005片(白塞病) (二)肿瘤科项目: (在研)HB0025 注射液(晚期子宫内膜癌) (在研)XNW27011(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 (待研)PD-1单克隆抗体替雷利珠单抗(既往经治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实体瘤) 六、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13408311617 机构邮箱:ybyyygcp@163.com 地址: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7号楼2楼
2024年4月27日,由四川省护理学会举办的2024年肿瘤护理年会在成都举行。我院肿瘤放疗中心团队在肿瘤护理科普竞赛环节获得佳绩,由赵铟、何宗凌、陈茂、王玲、邓卉盈精心准备的作品《“吗”到痛除,“啡”常靠谱》荣获科普大赛(表演类)一等奖。 我院肿瘤放疗中心护理团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秉承“以赛促学,共享共进”的理念,不断深化专业知识,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贴心、高效的护理服务,推动我院护理水平迈向新台阶。
大家在日常体检时 如果检查报告上 出现一些“特殊”的字眼 一定要提高警惕 建议及时找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 1、血常规检查异常 血常规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如果出现了明显异常,可能提示恶性肿瘤可能,得进一步检查。如果只是轻度升高或降低,不用太担心。 比如: ① 白细胞明显升高伴血红蛋白降低(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容易出血),要警惕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非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有时也会出现白细胞的异常明显升高。 ② 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明显升高,要注意排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能。 ③ 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减少,三个指标同时减少常见于所有类型的急性白血病。④ 血小板计数升高,也见于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比如肺癌、肠癌等。⑤ 血红蛋白降低,很多癌症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贫血)。 2、血生化检查异常 主要包括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电解质等。如果出现某些指标的异常也要警惕癌症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排查。 比如: ① 肝功能转氨酶和胆红素异常。通常表示肝肾胰有问题,其中包括恶性肿瘤。肝功能指标异常,要进一步检查以排查肝胆胰方面的疾病,包括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 ② 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注意排查骨肿瘤(包括原发骨肿瘤和其他癌症骨转移)和肝脏肿瘤。③ 血钙明显升高。肿瘤骨转移发生骨破坏,血钙可能会升高。 3、超声检查异常 超声检查报告中如果出现下面这些字眼,要警惕恶性肿瘤可能: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实性结节、边缘不光整(成角、有毛刺等)或不清晰、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微小钙化(沙砾样钙化)、血流丰富信号等。 但大家要切记,不能简单对号入座,需要进一步检查。 4、CT检查异常 常规体检很少做CT,主要用于肺癌筛查。肺部CT发现肺结主要有三类: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三者中,实性结节相对最为安全,磨玻璃结节次之,部分实性结节相对最危险。 如果肺结节带毛刺、边缘不规则、生长快、磨玻璃内部出现实性成分,就要高度怀疑恶性可能。建议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咨询。 5、肿瘤标志物异常 事实上,肿瘤标志物升高和癌症密切相关,但不代表一定得了癌症,反而有部分患者得了癌症,肿瘤标志物还正常。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肿瘤标志物相对于其他血液学指标,在肿瘤诊断上更重要,可以协助判断预后,肿瘤复发等等。 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建议找专科医生咨询,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分析,有的定期随访复查就可以,有的要进一步做针对性检查。
2024年国家癌症中心全国癌症报告:20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 482.47万例。 随着肿瘤化疗、靶向、免疫治疗、骨转移的病友治疗需求增加,为更好地满足病友的诊疗需求,缓解“等床位”的困扰,降低治疗费用等,肿瘤放疗中心于2022年2月开设了日间化疗门诊,“白天在院治疗,晚上回家静养”,让病友最大程度回归正常生活。 01 我院日间化疗门诊是怎样的 配备完善的抢救设施 专业的医护团队 2022年至今,接收进行短期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保护骨骼药物等患者约2800人次,同时也为肿瘤门诊患者提供输液港、PICC维护、皮下注射治疗约1900人次,为患者解决了住院难、花费多的难题,得到患者和家属们一致赞扬。 72岁的张大爷说:“之前我必须住院接受免疫治疗,每次都担心因为床位紧张住不上院,孩子们也要跟着操心,耽搁他们的时间和工作,现在在门诊就能进行治疗,流程比之前简单太多了,用时不到半天,晚上还可以回家,家里人也不用跟着我奔波,真的是太好了!” 02 哪些患者适合日间化疗 ① 一般状况良好,自理能力较好、病情相对较轻、平稳的患者; ② 无化疗禁忌症和严重的内科并发症,主要器官功能良好的患者; ③ 治疗方案相对简单,治疗时间≤8小时的治疗方案的患者;④ 既往化疗副反应小、无其他不适合日间化疗或护理的禁忌症的患者;⑤ 经过主治医生的评估和确认、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患者可自主选择日间化疗门诊。 03 这些问题你可能还想晓得 问 日间化疗门诊有什么优势?费用如何?可以报销吗? 答 ① 患者当天在医院抗肿瘤治疗,当天即可回家; ② 无需等待床位,由门诊医生开单便可预约进行治疗; ③ 日间化疗门诊可以省去常规住院化疗需支付的床位费、护理费、诊疗费、生活费等等,只需支付药费、治疗费等相关费用; ④ 符合门诊化疗患者办理门特医保后,使用门特报销,药物报销的费用和住院报销一样,而且没有起付线的要求,减轻患者负担; ⑤ 日间化疗中心同时提供PICC、输液港的管理维护。 问 日间化疗安全吗? 答 日间化疗有严格的配套设施,与普通病房享有同样的医疗资源;具备专业的医护团队、完善的流程和管理制度;日间化疗门诊隶属于肿瘤放疗中心,化疗期间如有特殊情况可立即转入肿瘤病房,最大程度上保证日间化疗患者的安全。 问 日间化疗的就诊流程是怎样的呢? 答 ① 挂号肿瘤科门诊(化疗患者须查血检查,审核血象结果); ② 由肿瘤科医生评估后,开具医嘱单、处方单、治疗单,并签署同意书; ③ 患者持单至窗口缴费,领药; ④ 按预约时间至日间化疗门诊进行治疗; ⑤ 治疗结束,观察30分钟后,方可离院。 04 怎样才能找到日间化疗门诊? 有没有咨询电话? 问 日间化疗门诊地址在哪里? 答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日间化疗门诊在文星街院区18号楼负1楼 问 首次到门诊治疗患者可先电话咨询 答 0831-2326583 05 肿瘤放疗科医生简介 袁志平 主任医师 党委委员、副院长 门诊时间: 每周一、周四上午 擅长:对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擅长肿瘤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对肿瘤中医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王昌平 主任医师 肿瘤科副主任 门诊时间: 每周一、周五上午 擅长:肿瘤内科治疗。 林 川 主任医师 肿瘤科副主任 门诊时间: 每周二、周三上午 擅长:全身实体肿瘤穿刺活检、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肿瘤射频消融治疗、肿瘤放疗等,擅长肝癌、肺癌、鼻咽癌及癌性疼痛的治疗。
头皮上一个小小的“胎记” 竟然变成了癌? 而导致这一悲剧的原因 竟和她长期染发有关?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染发10多年 头皮上的“胎记”癌变了? 65岁的胡女士(化名)头皮上天生长了一个“胎记”,自从10多年前有了白头发后,她便开始染发,每年大概要染2次,但一直没有出现不适。直到半年前染发时,她感觉头皮有点刺痛,原来是头皮上的痣有点破损。当时胡女士以为只是痣不小心被挠破了皮,就没放心上。 但2个月过去了,这个芝麻大小的破口始终没有愈合,而且有一种说不清楚的不适感。她到当地医院接受治疗,皮肤活检结果显示为“基底细胞癌”。 医生表示胡女士头皮上的“胎记”准确来说是先天性的皮脂腺痣,正好是个天生的薄弱点,而部分染发剂中含有的:苯二胺、氨、合成色素等致癌物,在这些反复刺激下出现了癌变,最终胡女士接受了恶性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手术。 注意!!! 外界的长期刺激会引起痣的癌变,比如经常摩擦、搔抓、挤压、长时间紫外线照射等,位于脚底、皮带区、手掌等经常摩擦部位的痣癌变风险相对高,可以考虑到正规医疗机构祛除。 频繁染发,危害确实不小 01 患癌风险增加 一项发表在《国际癌症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使用永久性染发剂的女性,比不使用这些产品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02 或导致肝损伤 永久性染发是最常用的染发方式。永久性染发需要经历氧化反应、耦合反应等复杂的化学过程,这些化学反应的化合物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其中就有“药物性肝损伤”。 虽然不能直接将“染发剂可能导致肝损伤”等同于“只要染发就会损害肝”。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频繁、长期染发的人群肝损伤概率一定更高。 03 过敏风险增加 有些人染发后会出现头皮发红、瘙痒、脱屑等症状,或者头皮和面部水肿、水疱等更为严重的过敏反应症状,发生时间在几小时到数日不等。 04 脱发、毛发受损 长期频繁染发会刺激头皮和毛囊,部分患者毛囊受损,头发变细,增加脱发;而且,染发时会破坏毛发原有的蛋白质,导致头发干枯毛糙。 这5类人不适合染发! 01 染发剂过敏者 染发剂中的任何一种成分都可能诱发过敏。 02 头皮受损者 比如患有湿疹、疖肿、溃疡等皮肤破损或皮肤病的人,染发剂的有毒有害物质更易被吸收至体内。 03 年老体弱、肝肾功能不全者 这类人群抵抗力弱,并且老年人白发较多,需要大面积,甚至全头染黑,更容易发生毒性反应。 04 妊娠、哺乳女性 妊娠期女性机体敏感,染发更容易过敏。 05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 比一般人更易患上肿瘤,应尽可能少染发。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