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 15 日上午,宜宾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在宜宾维多利亚酒店召开。 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七届宜宾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永春主任医师连任主任委员,陈德、万宁、熊昊等当选副主任委员,李永春主任委员代表宜宾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作了表态发言,他表示,新一届委员会将在宜宾医学会关心支持下,团结带领广大同道,积极进取,勇担使命,不断推动呼吸病学领域学术交流与发展,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医学会秘书长刘智勇代表学会对当选的各位委员表示祝贺,并向新一届专委会提出加强党的建设、繁荣学术交流、开展专项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和重视人文建设等系列工作要求。选举会后进行了学术讲座。
2024 年 12 月 15 日上午,宜宾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在宜宾维多利亚酒店召开。 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七届宜宾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永春主任医师连任主任委员,陈德、万宁、熊昊等当选副主任委员,李永春主任委员代表宜宾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作了表态发言,他表示,新一届委员会将在宜宾医学会关心支持下,团结带领广大同道,积极进取,勇担使命,不断推动呼吸病学领域学术交流与发展,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医学会秘书长刘智勇代表学会对当选的各位委员表示祝贺,并向新一届专委会提出加强党的建设、繁荣学术交流、开展专项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和重视人文建设等系列工作要求。选举会后进行了学术讲座。
2024年11月14日,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党支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9名医护人员前往我院帮扶村——高县沙河镇上古村开展义诊活动。 活动现场,医护人员针对常见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等进行了诊治,耐心解答村民健康问题,并为50余名村民进行了血压、血糖测量,发放了80余份宣传资料,提供专业诊疗建议。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永春为村民诊治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张健为村民诊治 本次活动发挥了专科特色优势,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医学指导和服务,增强了村民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意识,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2024年11月14日,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党支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9名医护人员前往我院帮扶村——高县沙河镇上古村开展义诊活动。 活动现场,医护人员针对常见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等进行了诊治,耐心解答村民健康问题,并为50余名村民进行了血压、血糖测量,发放了80余份宣传资料,提供专业诊疗建议。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永春为村民诊治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张健为村民诊治 本次活动发挥了专科特色优势,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医学指导和服务,增强了村民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意识,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川省医疗卫生工作暨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先进集体 四川省医疗卫生工作暨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先进个人 感染性疾病科简介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始建于1951年,2005年按照国家卫健委相关要求,正式更名为“感染性疾病科”,诊治病种由法定传染病扩大到各系统感染性疾病。目前我院感染科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感染与肝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专科联盟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耐药菌感染诊治联盟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专科联盟单位,是我市丙肝定点医院。 科室目前重点诊治疾病包括各类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免疫性肝病、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细菌/真菌感染及疑难发热等疾病。开设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健康管理肝病门诊等特色门诊。编制床位40张,共有医护人员27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硕士研究生3名。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准,诊疗技术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永春简介 姓名:李永春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职务:大内科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会任职:四川省呼吸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呼吸道介入与精准防治分会常委、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委会委员、宜宾市呼吸专委会主任委员、宜宾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呼吸分中心主任。 擅长: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胸膜疾病、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支气管镜的检查及治疗等。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总院)、周四上午(文星街院区)
四川省医疗卫生工作暨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先进集体 四川省医疗卫生工作暨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先进个人 感染性疾病科简介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始建于1951年,2005年按照国家卫健委相关要求,正式更名为“感染性疾病科”,诊治病种由法定传染病扩大到各系统感染性疾病。目前我院感染科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感染与肝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专科联盟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耐药菌感染诊治联盟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专科联盟单位,是我市丙肝定点医院。 科室目前重点诊治疾病包括各类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免疫性肝病、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细菌/真菌感染及疑难发热等疾病。开设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健康管理肝病门诊等特色门诊。编制床位40张,共有医护人员27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硕士研究生3名。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准,诊疗技术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永春简介 姓名:李永春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职务:大内科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会任职:四川省呼吸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呼吸道介入与精准防治分会常委、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委会委员、宜宾市呼吸专委会主任委员、宜宾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呼吸分中心主任。 擅长: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胸膜疾病、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支气管镜的检查及治疗等。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总院)、周四上午(文星街院区)
COPD,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由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长期暴露于这些有害因素,导致气道和/或肺泡出现异常炎症反应,进而引起气道狭窄、肺弹性减弱,最终影响气体交换,使患者感到持续性的呼吸困难。 治疗: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方案 COPD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旨在减轻症状、预防急性加重、改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治疗方案通常包括: 药物治疗: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打开狭窄的气道,必要时联合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减轻气道炎症。 氧疗:对于严重缺氧的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可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风险。 肺康复:包括呼吸训练、体力锻炼和教育,帮助患者提高呼吸效率,增强体能。 手术治疗:对于特定患者,如严重肺气肿,可考虑肺减容手术或肺移植。 预防:从源头做起,守护呼吸健康 预防COPD的关键在于避免或减少有害因素的暴露: 戒烟:吸烟是COP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戒烟是预防和治疗COPD的首要步骤。 职业防护:在工作环境中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减少有害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 空气净化: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健康饮食与锻炼: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增强身体抵抗力。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吸烟史或职业暴露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及早发现并干预。 COPD虽然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我们从日常做起,关注呼吸健康,共同抵御COPD的威胁。
COPD,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由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长期暴露于这些有害因素,导致气道和/或肺泡出现异常炎症反应,进而引起气道狭窄、肺弹性减弱,最终影响气体交换,使患者感到持续性的呼吸困难。 治疗: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方案 COPD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旨在减轻症状、预防急性加重、改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治疗方案通常包括: 药物治疗: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打开狭窄的气道,必要时联合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减轻气道炎症。 氧疗:对于严重缺氧的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可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风险。 肺康复:包括呼吸训练、体力锻炼和教育,帮助患者提高呼吸效率,增强体能。 手术治疗:对于特定患者,如严重肺气肿,可考虑肺减容手术或肺移植。 预防:从源头做起,守护呼吸健康 预防COPD的关键在于避免或减少有害因素的暴露: 戒烟:吸烟是COP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戒烟是预防和治疗COPD的首要步骤。 职业防护:在工作环境中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减少有害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 空气净化: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健康饮食与锻炼: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增强身体抵抗力。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吸烟史或职业暴露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及早发现并干预。 COPD虽然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我们从日常做起,关注呼吸健康,共同抵御COPD的威胁。
春暖花开之际,鸟语花香,人们习惯去花园、公园逛达,大爷喜欢遛鸟,小孩喜欢喂食鸟类,若你接触了鸟类后出现发热、咳嗽不适,这时需要警惕鹦鹉热这个疾病的悄然发生。其实鹦鹉热是特指一种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1879年全球首次报道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接触鹦鹉、传染性鸟类、病禽的羽毛、尿液、粪便或其他排泄物后。鹦鹉热衣原体致病性强,最常引起肺炎,人类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被鹦鹉热衣原体污染的气溶胶而致病。我国虽未将鹦鹉热定为法定传染病,但鹦鹉热衣原体可导致重症肺炎,并可以在家庭中引起聚集性疫情。衣原体既非细菌也非病毒,而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的病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鸟类是鹦鹉热衣原体的天然宿主,至少有467种鸟类可被感染,但常见的是鹦鹉科及鸽科。 此病的临床表现为:多发生在接触传染性鸟类的羽毛、粪便等物质后的7到15天。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咳嗽、畏寒、乏力等,症状轻者无典型表现,严重者会引发重症肺炎、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可以在家庭中引起聚集性疫情。此外,鹦鹉热衣原体还可导致其他器官受累,诱发心内膜炎 、肝炎、脑膜炎。CT上的表现为实变或磨玻璃样改变,尤其是下肺,有胸膜受累和胸腔积液。微量免疫荧光法衣原体血清学检测是诊断的重要方法。此病诊断明确后推荐首选抗菌药物为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及时用药预后较好。 预防要点: 1、接触宠物家禽后要及时洗手,若被咬挠伤,使用大量水清洗并进行消毒,及时就医。 2、注意鸟类笼器的干燥清洁,定时消毒,处理禽类分泌排泄物时戴好口罩及手套。 3、爱鸟人士及密切接触禽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室内多通风,保持乐观心态,保证足量饮水,提高自身免疫力。另外,孕妇等特殊人群不建议密切接触鸟类。 4、若近期有禽类接触史并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情况。
春暖花开之际,鸟语花香,人们习惯去花园、公园逛达,大爷喜欢遛鸟,小孩喜欢喂食鸟类,若你接触了鸟类后出现发热、咳嗽不适,这时需要警惕鹦鹉热这个疾病的悄然发生。其实鹦鹉热是特指一种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1879年全球首次报道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接触鹦鹉、传染性鸟类、病禽的羽毛、尿液、粪便或其他排泄物后。鹦鹉热衣原体致病性强,最常引起肺炎,人类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被鹦鹉热衣原体污染的气溶胶而致病。我国虽未将鹦鹉热定为法定传染病,但鹦鹉热衣原体可导致重症肺炎,并可以在家庭中引起聚集性疫情。衣原体既非细菌也非病毒,而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的病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鸟类是鹦鹉热衣原体的天然宿主,至少有467种鸟类可被感染,但常见的是鹦鹉科及鸽科。 此病的临床表现为:多发生在接触传染性鸟类的羽毛、粪便等物质后的7到15天。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咳嗽、畏寒、乏力等,症状轻者无典型表现,严重者会引发重症肺炎、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可以在家庭中引起聚集性疫情。此外,鹦鹉热衣原体还可导致其他器官受累,诱发心内膜炎 、肝炎、脑膜炎。CT上的表现为实变或磨玻璃样改变,尤其是下肺,有胸膜受累和胸腔积液。微量免疫荧光法衣原体血清学检测是诊断的重要方法。此病诊断明确后推荐首选抗菌药物为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及时用药预后较好。 预防要点: 1、接触宠物家禽后要及时洗手,若被咬挠伤,使用大量水清洗并进行消毒,及时就医。 2、注意鸟类笼器的干燥清洁,定时消毒,处理禽类分泌排泄物时戴好口罩及手套。 3、爱鸟人士及密切接触禽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室内多通风,保持乐观心态,保证足量饮水,提高自身免疫力。另外,孕妇等特殊人群不建议密切接触鸟类。 4、若近期有禽类接触史并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情况。
介入诊疗学是指在CT、超声、内镜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创口将特定的诊疗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活检诊断或治疗的一门学科。它已经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为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呼吸介入属于介入诊疗学亚专业之一,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呼吸病学重要亚学科之一。 呼吸介入能做什么? 一、经气道介入诊疗技术 主要包括经气管镜下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两大类。 具体包含经支气管镜下活检术、各类导航支气管镜下的活检、超声支气管镜下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术,主要用于肺部结节及包块的诊断;硬质气管镜下肺良恶性肿瘤的消融技术(包含冷冻、氩气刀、激光、球囊扩张及各位支架、光动力治疗)等经气管介入手术方式,主要用于对于中央型肺部肿瘤的气道治疗。 二、经皮经胸腔介入诊疗技术 目前,内科胸腔镜下可展开的操作和治疗主要包括了介导下胸膜活检术、粘连带松解术、对难治性气胸或顽固性胸腔积液实施胸膜固定术等。 CT或超声等影像引导的经皮经胸腔介入诊疗技术,主要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覆盖全肺叶)以及基于经皮肺穿刺技术的经皮放射性粒子植入、射频、微波、冷冻和激光消融治疗技术。主要用于不能或不愿外科手术的单发或多发性肺癌,特别是经皮经胸壁的冷热消融技术目前在早期肺癌的微创根治性治疗中被寄予厚望,未来有替代部分外科手术的可能。 三、经肺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经肺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主要涉及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四、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它是一种长效微创的止血技术,经过血管直接到达引起咯血的支气管动脉,直接把病变血管栓塞,主要用于治疗大咯血或顽固性咯血,配合经气道介入方法在临床上成功抢救了很多大咯血窒息患者。 六、经肺动脉介入诊疗技术 肺动脉高压通过右心漂浮导管技术的诊断,精准地诊断肺动脉炎、肺栓塞、肺血管肿瘤等肺动脉疾病,并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引起的肺动脉高压,通过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能够在短、中、远期改善肺血管阻力、心脏指数及平均肺动脉压。 那么,呼吸介入治疗方法的优势呢? 呼吸介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操作可重复性强、病人耐受度高等优势,总体治疗成本也会随之降低。特别适用于年老体迈或心肺功能较差或其他原因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甚至放化疗禁忌症的病人及肺部肿瘤复发患者,可以依病情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手段。
介入诊疗学是指在CT、超声、内镜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创口将特定的诊疗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活检诊断或治疗的一门学科。它已经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为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呼吸介入属于介入诊疗学亚专业之一,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呼吸病学重要亚学科之一。 呼吸介入能做什么? 一、经气道介入诊疗技术 主要包括经气管镜下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两大类。 具体包含经支气管镜下活检术、各类导航支气管镜下的活检、超声支气管镜下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术,主要用于肺部结节及包块的诊断;硬质气管镜下肺良恶性肿瘤的消融技术(包含冷冻、氩气刀、激光、球囊扩张及各位支架、光动力治疗)等经气管介入手术方式,主要用于对于中央型肺部肿瘤的气道治疗。 二、经皮经胸腔介入诊疗技术 目前,内科胸腔镜下可展开的操作和治疗主要包括了介导下胸膜活检术、粘连带松解术、对难治性气胸或顽固性胸腔积液实施胸膜固定术等。 CT或超声等影像引导的经皮经胸腔介入诊疗技术,主要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覆盖全肺叶)以及基于经皮肺穿刺技术的经皮放射性粒子植入、射频、微波、冷冻和激光消融治疗技术。主要用于不能或不愿外科手术的单发或多发性肺癌,特别是经皮经胸壁的冷热消融技术目前在早期肺癌的微创根治性治疗中被寄予厚望,未来有替代部分外科手术的可能。 三、经肺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经肺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主要涉及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四、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它是一种长效微创的止血技术,经过血管直接到达引起咯血的支气管动脉,直接把病变血管栓塞,主要用于治疗大咯血或顽固性咯血,配合经气道介入方法在临床上成功抢救了很多大咯血窒息患者。 六、经肺动脉介入诊疗技术 肺动脉高压通过右心漂浮导管技术的诊断,精准地诊断肺动脉炎、肺栓塞、肺血管肿瘤等肺动脉疾病,并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引起的肺动脉高压,通过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能够在短、中、远期改善肺血管阻力、心脏指数及平均肺动脉压。 那么,呼吸介入治疗方法的优势呢? 呼吸介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操作可重复性强、病人耐受度高等优势,总体治疗成本也会随之降低。特别适用于年老体迈或心肺功能较差或其他原因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甚至放化疗禁忌症的病人及肺部肿瘤复发患者,可以依病情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手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表现为持续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及肺功能下降,引发反复发作的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症状,长期发展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甚至损伤气道、肺泡和肺血管,造成心、肺功能损害,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1]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阶段,临床主要通过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帮助患者减轻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及生活质量,但长期疗效较差,无法控制病情进展。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GOLD)指出,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呼吸康复训练都可获益,因其能增加COPD患者肺部耗氧量和体能耐受力,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和乏力症状。 那什么是呼吸康复呢?呼吸康复,即肺康复,是2007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美国心血管肺康复协会(ACCVP)发表的最新的肺康复的循证医学指南,将肺康复定义为:对有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取多学科综合干预措施,在患者个体化治疗中加入综合性肺康复方案,通过稳定或逆转疾病的全身表现而减轻症状,优化功能状态,增加患者依从性,减少医疗费用。 呼吸康复训练可以行如下训练:1.保持坐位或者平卧位、站立位行放松训练,包括胸、腹式呼吸练习及缩唇呼吸练习。胸、腹式呼吸练习时,取平卧位,将沙袋置于腹部,重量1~2kg,以此提高腹内压力,随后上抬膈肌至正常水平,保持胸部不动,自鼻子吸入气体并将其慢慢呼出;缩唇呼吸练习时,吸气时用鼻子,嘴唇半闭(缩唇)时呼气,类似于吹口哨的嘴型,然后经口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气4~6秒钟,呼气时缩唇的程度可以自己调节,每次练习5分钟;2.呼吸操练习:取坐位,将少量沙袋捆绑于脚腕,随后踢伸左右腿约5分钟,完成后将沙袋置于手中,伸展双臂,上下平举约5分钟;胸部训练时抬高双手,同时扩大双脚间距,前倾身体,约2分钟;下蹲训练时后背靠墙,待大腿与地面保持水平后缓慢上移身体,约2分钟;3.肢体训练:使用拉力器进行上肢肌力练习3~5分钟,下肢肌力练习则可采取步行或无阻力蹬车等方式,时间及距离以自己耐受为宜;[2] 4.综合呼吸康复训练:平卧于床上,上肢锻炼时鼻子深吸气同时鼓肚子,双手臂从大腿两侧缓慢抬起到头部耳侧;下肢锻炼时鼻子深吸气同时鼓肚子,双腿缓慢伸直抬高;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抬高双腿在空中保持5秒后缓慢放置于床上。上下肢锻炼均50次/组、2次/日。 呼吸康复训练为促进肺功能恢复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动作简单、易于接收,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肌张力、改善组织血液代谢、提高呼吸频率等有重要作用,但是血氧饱和度<90%的患者要在吸氧的状态下进行锻炼,运动强度以自己不疲劳为宜。对于肺功能重度、极重度或者运动耐力差不能耐受连续锻炼的患者,采用间断运动训练方式完成每日运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表现为持续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及肺功能下降,引发反复发作的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症状,长期发展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甚至损伤气道、肺泡和肺血管,造成心、肺功能损害,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1]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阶段,临床主要通过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帮助患者减轻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及生活质量,但长期疗效较差,无法控制病情进展。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GOLD)指出,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呼吸康复训练都可获益,因其能增加COPD患者肺部耗氧量和体能耐受力,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和乏力症状。 那什么是呼吸康复呢?呼吸康复,即肺康复,是2007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美国心血管肺康复协会(ACCVP)发表的最新的肺康复的循证医学指南,将肺康复定义为:对有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取多学科综合干预措施,在患者个体化治疗中加入综合性肺康复方案,通过稳定或逆转疾病的全身表现而减轻症状,优化功能状态,增加患者依从性,减少医疗费用。 呼吸康复训练可以行如下训练:1.保持坐位或者平卧位、站立位行放松训练,包括胸、腹式呼吸练习及缩唇呼吸练习。胸、腹式呼吸练习时,取平卧位,将沙袋置于腹部,重量1~2kg,以此提高腹内压力,随后上抬膈肌至正常水平,保持胸部不动,自鼻子吸入气体并将其慢慢呼出;缩唇呼吸练习时,吸气时用鼻子,嘴唇半闭(缩唇)时呼气,类似于吹口哨的嘴型,然后经口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气4~6秒钟,呼气时缩唇的程度可以自己调节,每次练习5分钟;2.呼吸操练习:取坐位,将少量沙袋捆绑于脚腕,随后踢伸左右腿约5分钟,完成后将沙袋置于手中,伸展双臂,上下平举约5分钟;胸部训练时抬高双手,同时扩大双脚间距,前倾身体,约2分钟;下蹲训练时后背靠墙,待大腿与地面保持水平后缓慢上移身体,约2分钟;3.肢体训练:使用拉力器进行上肢肌力练习3~5分钟,下肢肌力练习则可采取步行或无阻力蹬车等方式,时间及距离以自己耐受为宜;[2] 4.综合呼吸康复训练:平卧于床上,上肢锻炼时鼻子深吸气同时鼓肚子,双手臂从大腿两侧缓慢抬起到头部耳侧;下肢锻炼时鼻子深吸气同时鼓肚子,双腿缓慢伸直抬高;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抬高双腿在空中保持5秒后缓慢放置于床上。上下肢锻炼均50次/组、2次/日。 呼吸康复训练为促进肺功能恢复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动作简单、易于接收,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肌张力、改善组织血液代谢、提高呼吸频率等有重要作用,但是血氧饱和度<90%的患者要在吸氧的状态下进行锻炼,运动强度以自己不疲劳为宜。对于肺功能重度、极重度或者运动耐力差不能耐受连续锻炼的患者,采用间断运动训练方式完成每日运动量。
概述 坠积性肺炎是老年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多因脑卒中、骨折、脑损伤等原因需要长期卧床,由于患者呼吸道清除功能减弱,导致呼吸道分泌物难以咳出,蓄积在肺部从而诱发的肺部感染。 该病需要积极治疗,治疗时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加用抗菌药物,若不及时治疗,或病情严重可引起呼吸衰蝎,最终可导致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较高。 病因 本病直接病因是呼吸道致病菌感染所致,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因年龄、基础疾病、卧床体位、意识障碍等因素不能及时、完全咳出呼吸道分泌物,双肺容易蓄积分泌物,肺部成为细菌的培养基,从而诱发坠积性肺炎。 症状 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尤其咳痰不利、痰液黏稠易发生呛咳是坠积性肺炎的主要症状,但因症状不典型,可能被患者原有疾病的病情掩盖。 一般治疗措施 坠积性肺炎常继发于脑卒中、骨折、昏迷等需要长期卧床的疾病,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使患者尽快恢复自主活动能力,减少卧床时间。 对于无法自行排痰的患者,可以采用吸痰与雾化治疗搭配的方式,排出痰液的同时,将药物直接输送至气道。雾化后护理人员或家属可以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更好地排出蓄积的痰液。 若有吞咽功能障碍,可给予鼻饲,以免误吸食物,导致呛咳。同时还可结合氧气、补液、能量支持等进行综合治疗。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的重点为保持呼吸道通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翻身拍背 若患者仍有自主活动能力,应鼓励其经常翻身,避免分泌物沉积;无活动能力者,家属应每隔2~3小时就协助患者进行1次翻身,每隔3~4小时进行1次拍背。 拍背方法:取侧卧位或坐位,家属手握起呈空杯状,利用腕关节的力量在背部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进行叩击。注意避开脊柱、肩胛骨位置。力度均匀,叩击频率为3~5分钟次,拍完一侧再拍另一侧,可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帮助痰液排出。 2.改变咳嗽方式 取半卧位,先做深呼吸3次,然后屏气数秒钟,再张开嘴短咳2~3次,痰液咳出后做放松呼吸。 3.口腔护理 每次饭后均需刷牙或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避免细菌滋生,或残留食物残渣吸入肺内。 4.进食护理 多饮水,但应在家属的看护下进行,以免发生呛咳;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如鸡肉、牛肉、鸡蛋、奶制品等,清淡饮食、浓稠少汤,帮助增强免疫力同时减少呛咳。 5.环境护理 注意保暖,室内温度在20°C~24"C为宜。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定期对患者的衣服被褥消毒清洗。流行性疾病高发期应限制外人进入。卧床时,床头可抬高30°~45°,帮助减轻心肺负担,减少反流与误吸。 注意事项 当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时情况时,应尽早留置胃管、鼻饲,避免因进食导致误吸或呛咳,引发坠积性肺炎。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