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起居 面对强冷空气,御寒保暖是第一要务。出门记得多添衣,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要注意戴好口罩,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预防流感的发生。 起居方面,建议早睡晚起,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有利于在冬季潜藏我们的阳气和阴精。 食疗推荐 饮食应遵循保阴潜阳的原则,减咸增苦以养心肾之气。天冷宜食温补,切忌进食生冷,以免损伤脾胃阳气。推荐以下几款药膳食疗供大家参考: 1.鹌鹑党参淮山药 功效:具有健脾胃,和五脏,润肺燥的功效。 原料:鹌鹑1只,党参15g,淮山药30g,香油、精盐少许。 2.当归生姜羊肉煲 功效:具有补血、温经、散寒的功效。 原料:当归20g,生姜15g,羊肉200g。酱油、盐少许。 3.姜枣茶 功效:具有温胃散寒的功效。 原料:生姜9g,大枣9g,适量红糖。开水泡服。 穴位艾灸 艾灸可以温经通络,驱寒除湿,补益元气。天气寒冷时,可以艾灸温脾补肾的穴位,以达到驱寒保暖、改善气血循环,防病保健的目的。 1. 足三里 足三里是补脾胃的要穴,可以温经散寒,和胃止痛。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距离胫骨前缘一横指。艾条点燃对准足三里穴,距离以皮肤感到温热为度,每次艾灸10-15分钟。 2. 涌泉 涌泉穴是肾经的穴位,位于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脚趾蜷起,足心凹陷处即为涌泉穴)。艾灸涌泉穴可以养肾温阳,养心安神。用艾条在距离皮肤3-5cm处对涌泉穴进行悬灸,每次艾灸5-10分钟。 3. 太溪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太溪穴位于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太溪可以温补肾阳,散寒除湿。艾条悬灸太溪穴,每次艾灸10-15分钟。
一、脐灸的定义: 脐是人体先天之本源,是与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骨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生理病理关系的总枢。脐皮肤敏感度高,特别是脐周围血管分布的特殊性,药物经脐部吸收,极少通过肝脏代谢而被破坏,因而更有利于药物通过经络发挥作用。在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一种中医特色技术 二、脐灸的适应症 1、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用治肠麻痹、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症。 2、调理冲任,温补下元:用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萎暗以及孕前体质调理等。 3、通调三焦,利水消肿:用治小便不利、大便不调、腹水、水肿、肥胖等。 4、健脾和胃,升清降浊:用治胃痛、反胃、痞满、泄泻、呕吐等。 5、敛汗固表,涩精补虚:用治自汗、盗汗、带下、久泻、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6、防病驻颜,养生延年:用治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三、脐灸的禁忌症 脐部有损伤、炎症者、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用;月经期间不可灸;极度疲劳、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四、总结 神阙穴为任脉上的一个重要腧穴,任、督、冲三脉为“一源三歧”,因此脐与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四经直接相通。神阙穴一穴系全身,通过经脉系统调整脏腑阴阳 、平衡人体各种机能,故而有脐通百脉、主治百病之说。现代医学认为脐部分布有丰富的血管与神经,并且无皮 下 脂 肪,艾 火 热 力 刺 激 作 用 下,药 物 易 于 渗 透 吸收。同样的药物口服和脐灸疗效相比较,效果相当于口服疗效的 5~10倍。 欢迎大家来中医科感受中医脐灸的魅力!
雨水节气的到来,不仅宣告了气候会愈加温暖,还带来了湿邪的挑战和肝郁的考验。 尤其是节后这段时间,很多人的饮食习惯还“沉浸”在家宴的大鱼大肉上。 但春天来了,若不想“病从口入”,也是时候调整饮食,为健康做准备了。 三类食物要少吃! 热性食物——羊肉、鸡肉、虾 春季容易上火,有阴虚内热问题的人,最好少吃热性食物,以免出现上火。 而这类人群比较适合吃性偏凉的鸭肉、比较平和的猪肉,有滋阴润燥之性。 阴虚内热的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酸味食物——肝郁的人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肝木之气旺盛,虽然酸味入肝,但仍需少吃。 因为酸味主收敛,如果吃得太多,会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可能会使本身就旺的肝气更旺,从而导致脾胃虚弱。 春季养肝,不一定要补肝,而是需要以疏泄为主,可以多吃点当季的绿色蔬菜、芽菜,以疏通气机、平肝火。 生湿食物——脾虚的人 雨水过后,自然界湿气加重,如果再吃一些助湿的食物,更容易加重脾胃负担。 一般来说,我们要少吃①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食物;②生冷食物,如水果、凉拌菜等;③油炸、烧烤等比较油腻的食物。 春季养生吃点啥? 青菜豆腐 过食荤腥油腻会助湿生痰,更容易出现上火、便秘、过敏等身体不适症状。 新鲜蔬菜营养丰富,豆腐味甘、性凉,具有益气和中、生津解毒的作用。 春季应减少肉食,多选择应季的新鲜蔬菜和豆制品。 多茶少酒 俗语说“茶乃百病之药”,茶叶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等作用。 平日里可不妨以茶代饮,以茶代酒,更有益健康。 春季养生怎么吃? 进食坚持七分饱 有谚语称“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若饮食不节制,吃得太饱就会损伤脾胃功能。 有研究发现,健康长寿的饮食方式是坚持进食量减1/3。因此,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要注意总量的控制,以七分饱为宜。 清淡减盐要牢记 重盐、重油、重口味的饮食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盐分和油脂摄取过多会提高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烹饪时应尽量少油少盐,菜肴以水焯、清蒸为主,多采用蒸、煮、汆及凉拌的方式。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